2017年1月25日,國能新能源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能汽車”)正式獲得資質,成為第九家獲得純電動汽車生產牌照的企業。其控股企業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National Electric Vehicle Sweden,以下簡稱“NEVS”)董事長蔣大龍以數字為喻,表達了拿到資質后依然不能松懈、追求踏實造車的決心。據悉,NEVS 2017年底就會推出第一批基于薩博新9-3平臺打造的中級商務車。
按照常理,對于任何一家新能源汽車企業來說,拿下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都是一件值得舉杯相慶的里程(參配、圖片、詢價) 碑似的事件。但蔣大龍表示,拿到資質還遠遠達不到“100分”的要求,而且已經啟動了下一階段的工作。
商業布局漸成生態
訪談中,蔣大龍向記者介紹道,NEVS集團已于1月19日收購MIMER公司51%的股權,成功實現控股,而該公司擁有從智能手機、智能汽車到大型數據處理系統,是全球數據處理領域最領先的企業之一。
對此,蔣大龍表示雙方合作的基礎是相互之間的認可。在過去兩年MIMER在數據領域的發展獲得行業一致認可;NEVS在汽車領域的目標及愿景也獲得MIMER公司的認同,能把技術廣泛應用在更廣闊的領域成為打動人心的關鍵。
不僅如此,蔣大龍透露,下一步,NEVS還將與國內一家大型互聯網企業簽署戰略協議。回顧近年來NEVS與熊貓新能源780億、25萬臺的車輛訂單,與華騰汽車簽署的2萬輛電動車采購協議,以及與國家電網等企業的重大合作簽約,一個清晰的商業布局已經展現了出來:
國家電網承擔基礎設施供應,熊貓新能源把車輛用于汽車共享,保利集團和世紀金源等公司提供使用場景,瑞薩提供車聯網、智能駕駛的技術支持,MIMER負責大數據分析支持,將消費者在使用中的體驗反饋給NEVS進行產品改進,用戶的行為數據則可以應用在智能交通中。
對于這個已經初見規模的新能源產業布局,外界普遍認為,NEVS已經走在了新能源產業生態布局的前端。蔣大龍卻認為,NEVS是中國新能源市場的一匹黑馬,但這批黑馬的出現并不是要去顛覆什么人或什么事,而是以一種敞開懷抱的態度面對競爭與合作。“作為這個行業出現的無數匹黑馬中的一匹,NEVS要做的不是去顛覆,而是要以領先一步的姿態,引領整合行業的發展與前進,在未來實現共贏。”
沒有補貼一樣造車
在NEVS的布局中,造車僅僅是一個環節。但不可否認的是,新能源補貼逐漸退坡已成定局。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企業還在盯著補貼和退坡機制核算成本的時候,蔣大龍已經有了自己的打算,表示并不太擔心未來行業政策的變化。
“我們的產品定位高端,但高端不是指價格的高端,也不是指這個產品會有多么豪華。NEVS中國團隊——也就是國能汽車一直在做的事就是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打造出平民化價格、駕乘體驗卓越的新能源產品。”在蔣大龍看來,確保產品的高質量與企業如何實現盈利并不矛盾。
相較于傳統汽車制造企業,NEVS像是一張白紙,不存受制于現有供應與經銷商體系的問題;而相較于新進新能源車企,NEVS擁有完整研發生產的能力和經驗的優勢又是不可比擬的。
短期內NEVS的客戶將以大客戶為主,針對個人用戶的銷售也在穩步推進中,并且實現從乘用車到商用車全領域覆蓋。在渠道方面“除了線下體驗店的營銷網絡,還會采用全新商業模式進行營銷。”NEVS董事長蔣大龍在溝通會上表示。
一切資源為中國市場服務
2012年收購原薩博汽車公司后,外界對于蔣大龍與NEVS“停產傳統能源車,只做新能源車”的規劃頗為好奇。畢竟,新能源車和傳統能源車存在巨大的差別,歷史上還沒有哪一家汽車公司敢于在傳統能源與新能源之間做出這樣一個“非黑即白”的選擇。
也許外人不明白,但在蔣大龍看來,這樣的選擇,是基于他對手里到底有多少“家底”的判斷。眾所周知,薩博在傳統能源車領域對于性能、駕乘體驗與安全的追求已達到極高水準,不僅如此,早在上世紀70年代,薩博還推出了第一代純電動汽車產品。
廠房、技術圖紙、平臺等硬件可以直接通過收購獲得,相較于賬面上可以看到的“資產”,在收購時蔣大龍更加看重的是承載了薩博工藝與技術經驗的人才。 “就像做飯,中國的菜譜里寫的是‘鹽少許’、‘味精少許’,拿捏這個‘少許’到底是多少的標準,就是經驗。”
有了人,有了技術,又找到了市場,如何將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便成為NEVS發力中國市場的關鍵。在企業成立之初,NEVS就確定了“一切資源為中國市場服務”的發展思路。據國能汽車工作人員介紹,中瑞團隊早已經在溝通中形成了良性互動:無論是高層還是技術骨干,大家在頻繁往來的過程中互相學習,既在企業管理與研發過程中引入瑞典文化與技術,也在現代化過程中輸出對于中國市場的分析和理解,達到優勢互補、無縫連接。為了實現統一的目標,兩國團隊既合力創新也分工明確,中方全力投入新能源車輛,而瑞典方面更偏重于技術研發,例如與土耳其合作的工程技術服務,目前已經實現盈利。
產能將擴展到70萬輛
除了擁有特羅爾海坦、天津、龍巖三地研發中心,NEVS的工廠也已經頗具規模。位于龍巖的新龍馬工廠目前產能15萬輛,可擴展到30萬輛,正在建設的天津工廠未來產能可達20萬輛,瑞典特羅爾海坦工廠年產能也有20萬輛。
NEVS目前全球有大約1000位員工,其中瑞典800人,天津、北京150多人,之后福建工廠還會有1000人的規劃,并且今年10月會在天津組建300人的研發團隊。
對于蔣大龍與他的NEVS來說,新能源乘用車資質的獲得僅僅是下一階段工作的開始。據了解,NEVS將參加今年6月的上海CES,屆時概念車與移動出行服務計劃將首次公開展示;而隨著9月北京體驗中心的開業與第四季度的天津工廠建成投產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發生,2017年將在真正意義上成為NEVS的“騰飛之年”